近期,青岛银保监局协调市政府有关部门共同深入银行和企业一线开展联合调研,重点针对辖区城商行服务小微企业和支持复工复产等方面,通过数据监测、现场走访、问卷调查和会议座谈等多种手段相结合的方式,摸透真实情况,找准痛点难点,并提出了有关建议。
一、辖区城商行相关工作及主要成效
(一)加强小微企业金融服务。一是提高小微企业信贷获得率。截至5月末辖区城商行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余额221.8亿元,比年初增加34.51亿元,其中法人城商行阶段性完成“两增”目标,3家分行提前超额完成总行信贷计划。二是提升小微企业服务质量。各行普遍建立信贷审批绿色通道,简化审批流程,提高审批效率;结合疫情防控形势制定网点营业计划,通过微信、电话等方式引导客户线上办理业务,保证基础金融服务畅通。
(二)全面贯彻复工复产扶持政策。一是加大小微企业信用贷款、中长期贷款、续贷、首贷支持力度。截至5月末,辖区城商行发放小微企业信用贷款116户,较年初增加12户;小微企业信用贷款余额136.09亿元,是年初的1.52倍;中长期贷款余额93.27亿元,比1月末增长13.13%;无还本续贷贷款余额47.85亿元,当年无还本续贷累放金额14.1亿元;一季度末辖区城商行法人机构培植首贷客户118户,贷款余额24.72亿元。二是支持延期还本付息。主动摸排企业情况,积极采取创新产品、修改系统设置和调整征信记录等措施为中小微企业临时性延期还本付息扫清障碍。截至5月末,辖区城商行累计为受疫情影响还款困难的中小微企业办理延期还本付息共9.7亿元。三是切实做到减费让利。法人城商行与政策性银行合作开展应对新冠病毒疫情防控中小企业转贷款,为民营和小微企业提供优惠利率并且免收利息之外其他费用。前5个月各行减免信贷融资相关收费13项,为企业让利3466万元,8家城商行中6家行的企业融资综合成本比年初下降。
(三)对受疫情影响严重行业加大支持力度。积极扶持受疫情影响严重行业复工复产,对受疫情影响较大的企业实行名单制管理,做到应贷尽贷。各行围绕产业链核心企业及上下游企业搭建业务平台,创新金融产品,拓展线上业务,推进协同复产复工。截至2020年5月末,辖区城商行对受疫情影响严重的交通运输、批发零售、文化娱乐、住宿餐饮等行业信贷投放比年初增加39.23亿元,对产业链核心企业及上下游企业融资分别比年初增加39.44亿元和14.26亿元。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困难
(一)复工复产扶持政策惠企实效有待加强
我局在青岛市中小企业局、青岛市中小企业公共服务中心的配合下,以全市112户重点民营和小微企业(经政府有关部门评定获得“隐形冠军企业”“瞪羚企业”“独角兽企业”“小巨人企业”称号,以下统称“新锐企业”)、400户制造业小微企业和随机抽取各区市100户小微企业为样本,通过下发问卷、实地走访和会议座谈等形式,对本市小微企业复工复产及融资支持情况进行了系列抽样调查。从调查掌握的情况来看,问题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
1.贷款可获得性有待增强。对新锐企业调查发现,33户企业表示仍有银行融资需求,占比29.46%,需求额度1000万元至5000万元不等,多集中于1000-3000万元区间;对400户制造业小微企业调查发现,167户企业表示存在融资需求而未能获得银行贷款,占比41.75%;对随机抽取的100户小微企业调查发现,有69户小微企业未能获得银行贷款。未能获得贷款的原因一是企业缺乏抵质押物;二是银行贷款额度较低,难以满足资金需求。
2.综合融资成本仍需压降。从制造业小微企业反馈情况来看,已经获得银行贷款的企业中,有93.85%的企业表示最近一次贷款利率水平与去年相比持平或下降,其中持平和下降的企业比例基本为1:1;73.21%的企业对当前银行贷款利率表示“比较满意”,减费让利政策落实情况总体良好。但是仍有52.17%的企业反映银行在利息之外收取咨询费、管理费等其他名目的费用;34.78%的企业反映贷款存在附加条件,按照数量由多到少排列依次为购买保险、购买基金或理财产品和缴存一定比例存款等。
3.银行对于惠企政策的宣导和执行不够到位。今年以来,监管部门及政府均推出了一系列中小微企业融资扶持政策,也收到明显成效,但从调查接触企业的情况来看,对监管政策和银行产品了解仍不充分。调查发现,对于无还本续贷、临时性延期还本付息、“首贷培植”、“银税互动”和政策性转贷等惠企政策,能够全部知晓的企业占比不高,银行贷款门槛高、手续繁琐等印象仍未消除,特别是从未获得贷款的企业在面对银行时仍然存有较多疑虑。有的企业自身情况完全能够满足银行要求,并且符合“首贷培植”对象条件,但因对政策缺乏了解而去寻求各种中介或助贷机构的帮助;个别基层客户经理对符合无还本续贷或临时性延期还本付息申请条件的企业不主动告知、不积极受理,企业仍需筹措资金办理还旧借新,这都造成融资成本的不必要增加甚至形成政策“空转”。
(二)城商行自身存在短板
1.同业竞争中难以占据优势。辖区城商行反映,近年来各行均较为重视普惠业务和小微企业金融服务,特别是今年以来同业之间针对优质小微企业客户的争夺尤为激烈。大型银行支持复工复产政策力度和资金成本等方面均实力较强,城商行在贷款利率方面不占优势,造成存量客户流失。
2.产品设计、人才储备和技术能力等方面相对落后。相对其他同业而言,城商行在吸引高端人才方面存在一定劣势,在薪酬待遇、工作环境、管理文化和职业前景等方面存在客观不足,在行业分析、产品研发、系统性特色方案的研究探索等方面能力相对欠缺。
3.信息获取和运用能力有待增强。辖区城商行反映,当前针对小微企业的社会征信体系建设仍不完善,银行在对小微企业进行考察时,往往很难获得小微企业全面、真实信息,导致银行慎贷。小微企业普遍存在经营机制不完善、财务制度不健全、抗风险能力弱等问题,而少数经营良好、机制完善、有诚信力的优质小微企业,城商行的获客能力和渠道也较为有限。
三、下一步工作建议
(一)下沉工作重心,科学精准施策
继续坚持深入一线、实事求是,找准“堵点、痛点、难点”,科学精准施策。如:对于城商行资金成本偏高和产品基础薄弱等问题,指导银行用好普惠性贷款再贴现、政策性银行转贷款等专项低成本资金,充分把握政策红利;对于综合融资成本偏高和政策宣导执行不到位等问题,严格要求银行执行“七不准”“四公开”要求,严禁贷款发放附加不合理条件、人为设置政策障碍、“吃拿卡要”等行为,加大监管督导督查力度,对于疫情防控期间发现并查实的违规行为从严从重处理。积极贯彻落实《商业银行小微企业金融服务监管评价办法(试行)》等规定,将保经营稳发展、强化小微企业金融服务各项政策要求与城商行小微金融监管评价工作有机结合,做到激励与约束“两手抓”。
(二)压实主体责任,指导深入挖潜
加强窗口指导,促进城商行持续提升小微企业金融服务能力和水平。一是拓宽获客渠道。采取更加主动的宣传营销手段,挖掘和培植更多小微企业客户。二是丰富产品类型。针对当前小微企业缺少抵质押物和担保手段的现状,借鉴“银税互动”“投贷联动”等现有产品的成功经验,综合运用大数据技术、政府部门信息等手段,研究推出小微企业更易获得的贷款产品。三是灵活开展联动。利用自身优势,加强与政府、公共部门和本地企事业单位之间的协同配合,积极建立合作关系,在信息获取、政策调研、企业联动等方面与各方互通有无、整合资源,打通银行和优质小微企业之间的联系通路。四是完善机制保障。强化正向激励,进一步将银行业绩考核和内部激励机制与支持小微企业复工复产挂钩,加大对基层机构发放小微企业贷款和保经营稳发展的激励力度;落实尽职免责,细化小微企业贷款不良容忍度管理,充分调动业务人员积极性。
(三)加强多方协作,形成政策合力
一是推动政策创新。监管部门加强与政府之间的沟通协作,在政策调研和政策创新方面积极建言献策,从更加专业和更为现实的角度提出意见建议,确保创新政策切实可行且能够收到实效。二是研究增信手段。充分考虑小微企业现实情况和商业银行风控原则,积极研究小微企业增信措施。指导城商行改进与政府担保公司、各类创投基金和保险公司等金融机构的合作方式,学好用好政府各类补贴补偿政策,在不加剧“融资贵”的前提下有效缓解“融资难”。三是加大政策宣导力度。与各相关单位、地方媒体加强联系,做好政策推广、宣传和答疑;同时要求城商行全体员工提高重视程度,强化服务意识,对符合条件企业的相关权利尽到告知义务,积极主动对接,让企业扶持政策实现应享尽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