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专栏Self-regulation

金融支持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 以旧换新的国际经验及启示

2024-03-06

3月1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通过《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行动方案》,是着眼于我国高质量发展大局作出的重大决策。《方案》旨在促进投资和消费,提振需求和信心,也将为绿色金融、消费信贷等业务开辟新蓝海。金融业需要及时升级金融产品,调整信贷资源配置,更好地服务消费者金融需求。近期,青岛监管局对国外相关经验做法和共性特点进行了梳理,并分析提出对我国金融业和金融监管的启示和建议

一、国外相关实践经验

(一)德国的节能建筑改造补助计划

德国政府通过国有开发银行德国复兴信贷银行提供贷款和补贴,支持房主对房屋进行节能改造,把屋顶翻新维修、门窗和外墙保温维护纳入补贴范围。对达到德国复兴信贷银行建筑节能标准的维护改造项目,房主可以获得最高15万欧元贷款,能耗降得越低,贷款利息越低,还款补贴额度最高可达7.5万欧元。通过房屋节能改造,德国每年可节油550万立方米,节能经济效益显著,同时也为建筑业带来前景广阔的市场机遇。

(二)日本的环保金融政策

日本政府与金融机构合作,推出了一系列环保金融政策,包括低息贷款、绿色金融债券等。日本开发银行为企业提供长期优惠的设备贷款,以促进经济的复苏和产业的发展。日本政策投资银行自2004年施行“环境评级融资制度”,向致力于环保经营的企业提供融资优惠服务,该制度实施以来提供融资总额已超过5000亿日元。在消费电子产品领域,日本政府实施“家电环保积分制度”,鼓励消费者将旧家电更换为更节能、环保的新产品。消费者在购买新家电时获得一定的环保积分,积分可以用于抵扣购买费用。同时,旧家电的回收也会得到一定的积分奖励。

(三)美国的新能源开发和废物再利用支持计划

美国政府制定新能源开发支持计划,引导金融机构强化清洁能源领域的金融服务。如,美国新能源银行推出房屋净值贷款等新产品,提供“一站式的太阳能融资安排”;富国银行成立清洁能源技术商业银行小组,为生产、营销或开发清洁能源技术的企业提供金融产品和服务;通用汽车金融保险公司为混合动力及节能型汽车提供10%优惠价格的保险服务。此外,政府通过财政拨款等形式引导金融机构支持废物回收再利用等领域的发展。例如,政府根据居民家庭回收再利用的废物数量计算其价值,并将等价的款项存入居民家庭的废物回收再循环银行账户中,居民可以在废物回收再循环银行领取商店、洗车行、星巴克咖啡店等消费场所的等额代金券,以此吸引居民支持废物回收再循环。

(四)欧盟绿色金融计划

欧盟将绿色金融“绿色”和“低碳”理念嫁接到传统金融工具上,通过发行债券、机构融资以及信用贷款等方式筹措资本支持应对气候变化和资源高效利用的经济活动,引导高污染、高能耗、高排放产业向绿色低碳、安全高效转型。科技领域,欧盟颁布《地平线欧洲计划》,推动欧洲向绿色可持续发展。产业领域,欧盟引导金融机构更有针对性地投资有助于加速脱碳的产业。国际资本市场领域,欧盟通过设立全球金融标准吸引更多国际投资支持相关产业变革,并借此调整国际金融监管框架,为竞争对手设立新的准入门槛,从而使国际资本市场环境更有利于欧盟。

二、国际经验的共性特点

(一)金融创新的重要角色

技术进步更加有利于促使企业和居民进行设备更新和以旧换新,同样推动金融业创新金融产品、再造业务流程、提升服务质效。从国际经验看,金融机构通过推出专门的贷款产品和服务,如绿色信贷、租赁融资和循环信贷,满足客户的环保经营融资需求,让企业等升级到更节能、低碳的设备。另外,金融科技的发展也使得在线平台能够快速评估旧物品的价值,简化以旧换新的流程,大幅提高再循环效率。

(二)政府与市场的协同作用

政府与市场的有效合作是推动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的关键。政府通过制定激励政策,如税收优惠、补贴和担保计划,来刺激设备更新和消费产品的循环利用。市场机制则通过竞争驱动金融机构和企业提高服务质量,降低成本。公私合作模式既保证了政策目标的实现,又避免了过度依赖公共资金,实现了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双重提升。

(三)环保与可持续发展的导向

国际上,金融支持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的实践始终强调环保和可持续发展。许多国家的金融政策都与环保目标挂钩,如要求贷款必须用于购买能源效率高的产品或服务。金融机构在评估项目时,要考虑其环境影响,推行“绿色金融”。以项目导向促进资源的有效利用,减少废弃物,推动绿色产业的发展,有助于构建循环经济体系。

三、对我国金融业的启示

国务院常务会议要求,要“推动先进产能比重持续提升,高质量耐用消费品更多进入居民生活,让这项工作更多惠及广大企业和消费者”“要结合各类设备和消费品更新换代差异化需求,加大财税、金融等政策支持,更好发挥能耗、排放、技术等标准的牵引作用”。金融业要以自身高质量发展推动“新质生产力”的应用,进而助力“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

(一)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

金融机构要积极研发适应新技术、新业态的金融工具,做好技术储备,如供应链金融、金融科技解决方案等,以提升实体经济的运行效率。在落实《方案》过程中,金融服务要更加注重普惠性,让小微企业、农村地区也能享受到便捷、高效的金融服务,增强金融服务的触达能力,提高政策执行力,从而激发经济的内生动力。金融机构通过降低企业与消费者的负担,实现实体经济良性循环,助推产业升级和消费升级。

(二)完善风险管理与信用评估机制

在推进设备更新和以旧换新政策中,金融机构必须强化风险管理,确保业务安全性。国际上,许多金融机构采用大数据和人工智能进行信用评估,以更准确地判断借款人的偿债能力。面对潜在大量集中的设备更新和消费融资需求,金融业要提升信用评估的科技含量,利用新技术实现风险的精准识别和控制。建立健全风险预警和应对机制,防止因过度借贷或市场波动导致的金融风险。

(三)促进绿色金融发展

当前汽车、家电等大宗耐用消费品正处于绿色转型的关键阶段。重点鼓励这些商品大规模以旧换新,不仅能够推动高质量耐用消费品更快进入居民生活,让更多居民体验产业转型升级带来的获得感,而且能够为供给端持续加快绿色转型提供驱动力,巩固我国在相关领域的技术领先优势。金融业作为经济的血脉,要将环保标准纳入信贷政策,鼓励和支持低碳、环保的生产和消费模式。通过绿色信贷、绿色债券等手段,以金融手段推动产业结构调整和消费模式转型。通过提供绿色金融解决方案,引导企业进行绿色改造,消费者选择环保产品,助力我国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目标。

四、对我国金融监管的建议

一是强化政策引导与制度建设。强化政策引导,制定明确的激励政策,鼓励金融机构参与。完善相关政策配套,明确金融机构在设备更新和以旧换新业务中的责任和权利,为企业和消费者提供制度性保障。建立公平公正的市场环境,防止不正当竞争和市场垄断。

二是提升监管效能,防范金融风险。加强对金融机构的风险评估,确保其有足够的资本缓冲来抵御可能的损失。加强对消费者信用风险的管理,避免过度借贷导致的不良贷款问题。定期进行市场检查和审计,及时发现并纠正潜在的违规行为,防止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发生。

三是推动地方政府与金融机构的协作。推动成立由地方政府财政资金和社会资金合作的绿色担保基金、绿色信贷风险补偿基金,与银行等金融机构合作建立比例担保制度和绿色信贷风险补偿机制,为金融机构向国内符合条件的绿色中小企业提供贷款担保和风险补偿,撬动更多的金融资源投资绿色项目。

四是推动国际合作。学习借鉴国际上金融支持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的案例,如美国的汽车以旧换新计划、德国的绿色信贷等。积极与相关金融机构和监管机构交流,学习其风险管理、产品创新和消费者保护等方面的先进经验。通过国际合作,引入外部资金和技术,提升我国金融业的整体水平和服务质量,更好地服务于实体经济的发展。同时,积极参与国际标准的制定,进一步提升我国在全球金融治理中的影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