协会动态Association Dynamics

淬炼生态链接“绣花工” 织就业务发展新画卷

2024-02-27
青岛工行坚持党建引领,全面落实党的二十大提出的中国式现代化新方案和新理念,坚决贯彻总行党委加快数字化转型重要部署,青岛工行蔡谦行长将数字化转型作为“一把手”工程,把“对外赋能客户,对内赋能员工”作为数字化转型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大格局、新视野、持久战”工作理念,抢滩布局金融生态建设整体谋划并统筹推进,下足“绣花功夫”,推动业务模式、管理流程和组织架构创新变革,做好工行与客户“最后一公里”的有效“链接”,打造金融服务国家改革、产业升级、社会民生的生态圈,构建开放、合作、共赢的金融服务“生态链接”体系,为全行高质量发展增添数字化新动能。
完善客户服务体系,找准“落针点”。坚持科技与业务“煲汤式”融合,告别业务人员传统线下地推营销模式,注重运用数字化思维建立竞争优势,科技人员从原先被动地接收业务需求,逐步转型为“走出去”支持业务推广和落地,形成以分行产品经理为中心、科技支持团队为依托、网点一线客户经理共同参与的跨专业营销“铁三角”服务格局。实现不同角色间优势能力共享、分工责任明晰、服务流程优化,全面提升金融生态场景建设服务体系运行效率与服务效能。在服务上做“加法”,在流程上做“减法”,打通场景需求收集、业务流程梳理、产品架构设计、场景准入申请等多个环节,接入流程的逐步优化,推动场景快审快落快建,降低客户对接门槛的同时,为基层减负赋能,有效避免申请材料“多头报、重复报”等问题。2023年数字化团队支持营销百余次,服务合作方86户,配合辖内17家支行120余家网点开展收单、e企付、数字人民币、供应链融资等产品的营销支持工作,实现金融生态场景112个,对接接口500余个,处理合作方问题工单上万个,落地年内全行首个“工银e信”数字信用凭据业务落地,发放青岛工行有史以来第一笔城市更新贷款等优质场景。
推进开放银行建设,用好“穿针法”。抢抓数字经济新业态、新赛道发展机遇,以金融服务为核心、场景生态为切口,聚焦产业、行业数字生态场景建设。依托“融e聚”开放金融服务平台,以API接口为基础,深度聚合各专业产品,场景化输出结算、融资、票据、数币、账户等服务。以“一次准入、一揽子服务”市场拓展为目标,将各专业优质的金融服务组合打包形成API接口“购物车”,以标准化的服务模式快速输出场景解决方案,同时扩大金融服务覆盖面,提高产品组合营销成功率。面对常见问题,搭建一站式问题解决“知识库”,高效精准定位和攻克对接难题。以科技赋能抓实“支付获客、支付活客、承接获客和承接活客”GBC资金承接“四本账”,持续健全存款账户和资金结算生态体系,2023年在收单、存款、贷款等方面均取得显著成效,其中普惠业务量增长尤为突出,发放普惠贷款约282.25亿元,较上年增幅98.16%,贷款户数近1.7万户,较年初增加4900余户,连续五年被评为青岛银行业小微企业金融服务先进单位。
加强数字技术驱动,磨好“绣花针”。突破思维局限,打开创新之门,促进数字技术与业务发展深度深度融合,有效解决业务营销过程中缺资源、缺技术、缺方案等难题。依托人工智能,运用数字仿真人制作业务推广和培训课程,将总行先进业务与做法传播至全辖网点一线人员学习使用。组织数字化转型专班撰写金融生态场景案例,提炼面向业务视角的端到端解决方案,促进成功模型横向复制,快速响应市场需求。探索开展高效化客户服务。自主研发业务支持工具,实现部分业务证书一键生成、报文自动检查、秘钥自动匹配、表单自动填写、影像自动识别等业务流程自动化。将大数据融入业务营销,建立机器学习模型,赋能个人养老金、私人银行潜力客户等优质客源挖掘,撬动客户服务和产品创新再升级。截至目前,已投产49个RPA项目和2个自动化运维工具,累计为基层减负超50人年的工作量,其中“新银企工具箱”推广效果显著,已在9家兄弟分行推广使用,应用4个机器学习模型,以数字化手段加速金融生态建设工作提质增效。数字化转型促使数字技术与业务营销“双向奔赴”,不断催生生态链接服务体系新模式,为业务发展注入澎湃新活力。
蔡谦行长多次强调:“科技对金融业务创新驱动正在向“颠覆式”演变,科技对金融业务的服务赋能向“创新与生态内外并重”升级。高质量高效益发展和数字化转型,没有旁观者和局外人,只有参与者和建设者。”下一步,青岛工行将继续围绕“数字工行”建设目标,坚定不移推进数字化转型,加强数字基因渗透,突出数字技术应用导向,加快数字成果高效转化,以数字化转型为金融生态发展注入新动力,为全行高质量高效益发展谱写数字时代新篇章。